一八六七年,茜茜公主被加冕為匈牙利王后時的留影二戰結束後的一次選美比賽上,一個身著透明內衣的女人站在男性評委面前。女士胸罩20世紀初誕生,發展到二戰前後,花樣迭出。這位女士的大膽著裝,是那個時代的風尚,也是男人眼中的美◆ 呂晗子
  胸衣最早產生於古羅馬時期。只是文藝復興以前,這種胸衣對身體並沒有任何束縛作用,而只是作為普通內衣的襯裙。在文藝復興初期,一般貴族女子的緊身胸衣仍然是用布製成的,並不會給身體造成太大痛苦。直至1577年前後,出現了一種叫做“Corps Pique”的緊身胸衣。它比之前都要厚實笨重,在亞麻緊身衣的各個側面還穿入了鯨鬚用以支撐腰部的收縮效果。正前方的下麵還選用了更加堅硬的木頭或金屬包底。整個胸衣看起來又厚又硬。貴族婦女為了追求更細小的腰身把上述不應作為內衣的材料統統穿在身上。這些實際上繁重的衣物使得她們看起來輕盈無比。很多女人因此勒斷肋骨、流產甚至內臟移位。正如三寸金蓮以殘忍成為中國男權折磨女人的典型案例一樣。宮廷貴婦勒細帶的動作在許多電影和照片中反覆出現,後來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奴役女人的時代標簽。
  18世紀,法王路易十五大力推崇洛可可風格。纖細、浮華和繁瑣的風格在歐洲大行其道。那一時期的女裝也受到了影響,註重繁瑣極致的形式美。女裝的設計朝著越來越細的腰身和越來越龐大的裙撐發展。貴族出身的女孩們從未成年的少女時期就被要求裹胸束腰。從18世紀直至一戰,束腰也越來越向酷刑方向發展。女孩們日復一日地綁著,導致血脈周流不暢,這種“刑具”以捆綁太緊而爆出的青色血管為美。這種男人奴役女人、女人屈從於男性的審美,這種挖空心思的艱難取悅,在那一時代竟然被宣傳成性感而誘惑的美麗。
  著名的奧匈帝國皇后伊麗莎白(即茜茜公主),可謂這一時期婦女的典型代表。身高達一米七二的皇后,腰圍最細的時候僅有16英寸(約40釐米),即便是生育過四個孩子之後,她也一直將自己的體重維持在50公斤。1894年56歲的茜茜體重更達到43.5公斤。如果說BMI低於17.5的人就有患厭食症的隱憂的話,茜茜低達14.7的BMI足以成為厭食症的典型案例。但實際上,茜茜每天吃的東西並不少。牛肉湯、牛奶雞蛋都是她每日必備的餐點。大多數時候她不會過於節食,但每當體重稍有波動,新一輪的禁食療法就會接踵而至。為了維持體重,她將自己的全部時間投入各種高強度的體育運動。她騎馬、跑步,在起居室外建造了一個設備齊全的體操房,在她的卧室中還掛著吊環。這是一個瘦弱而有力量的女人。普通的歐洲貴婦追求腰圍只到結婚之時(維持到她們成功取悅了男人,將自己打發出去之時),而茜茜公主年復一年地按照少女時期的標準要求自己。為了凸顯自己傲人的腰圍,她常年綁著蕾絲束腹。1898年,當她在旅行途中遇刺的時候,由於緊身衣太緊,茜茜起初甚至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臨死前,60歲“高齡”的皇后腰圍仍然維持在五十釐米以下。
  減肥成為全民狂歡
  1906年,被譽為“革命家”的服裝設計師保羅波烈設計了更為舒適的內衣取代緊身衣。這種以胸罩代替緊身胸衣,強調原始體型的新風格迅速席卷整個西方市場。他堅信“從頸到膝都被束縛的女性軀體,必須要求解脫。”但諷刺的是,這個發明解除了胸部肉體上的禁錮,卻使得“瘦”從貴族的奢侈追求變成為一種全民的風潮。人們比對著完美比例的標準自慚形穢。在男權審美的大背景下,保羅的發明非但沒有解放女性,反而讓她們陷入瘋狂。
  19世紀末20世紀初涌現出一大批以女性讀者為目標客戶的時尚雜誌。其中成立於1892年的《VOGUE》,和1867年創刊的《時尚芭莎》(Harper's Bazaar)成為同類雜誌中的佼佼者。他們有著最靈敏的嗅覺,捕捉時下的女性時尚。從1892年時尚芭莎的雜誌封面和現存1917年《VOGUE》的封面不難看出,保羅波烈的最新發明的緊身衣並未改變人們對於瘦身的審美追求。與其說,這些雜誌在告訴女人什麼是美,不如說他們是在告訴女人,男人認為怎樣才美。
  1945年,巴黎設計師路易斯·里德發明的“比基尼”更將胖女人推向了社會審美的邊緣。這種完全暴露女性腰腹部的服裝使得緊身衣之類借助工具“臨時抱佛腳”的收腰方式顯得蒼白無力。女性開始追求徹底的、不依靠任何外力的細腰方法。減肥欄目迅速成為各大報紙、電視的統一選擇。在媒體不斷強化這一審美的同時,專業模特甚至會為了細腰而犧牲原本豐滿圓潤的胸部和臀部。今天,骨感美女幾乎霸占了所有時尚雜誌的封面。媒體不斷強化著苗條等於美麗,肥胖等於愚蠢和自我放逐的觀點。減肥已經變成了一場全民狂歡,街頭巷尾的每一個人都在熱烈地討論著,實踐著。各種科學的、不科學的減重方式和食品被研製出來,然後又在一代代人甘當小白鼠勇敢實踐後被推翻。
  無獨有偶,中國的減肥風潮同樣始於服裝改革。在世界範圍內廣為人知的“Chinese Dress”(中國裙子)實際上指的是民國中期經過改良、以妖嬈婀娜著稱的民國旗袍。而最初隨滿人入關的時候,女性旗袍要比民國時含蓄很多。在清朝,旗袍的存在主要是為了顯露身份而不是體型。清朝旗袍寬大華麗,裡面還配著外穿的長褲。與其說是衣服,倒不如說,這是個地地道道的袍子。而當旗袍演變至民國,它卻從外袍演變成了裙子:貼身的設計將女性的曲線展露無遺,原本的長褲也被裸色的絲襪替代。如果說清朝女人的嫵媚是矜持中不經意流露的風情,那麼民國女人的性感,就是一種侵略性的、完全的、徹底的“引誘”。對於身材姣好的女人來說,旗袍是最好的伙伴,與此同時,它也成為其他女人控制體型的最大動力。
  20世紀30年代是民國旗袍完成演變的頂峰時代。越來越多的中西交流使得中國旗袍與歐美流行的女裝曲線完全吻合。當時的電影巨星阮玲玉更被人譽為中國的第一位骨感美人。在那之後,儘管中西在服裝風格上的交流隨著政權交替而短暫中斷。但改革開放後,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減肥運動也隨之被一體化了。我們讀著中文版的《時尚芭莎》,看著美國大片里的香艷美女,品位也日趨統一。減肥變成女人們最流行的話題,苗條也變成男人們選擇女人的潛意識標尺。於是,女人們對於男人的艱難取悅也就日復一日地持續下去……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2013年第22期  (原標題:女為悅己者瘦何時興起(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b80vbpof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